主题 : 青龙地区中小学生上学及花费情况调查报告
中国足球版主  欧洲足球的忠实FANS
级别: 替补球员
0  发表于: 2008-10-05 08:53

青龙地区中小学生上学及花费情况调查报告

青龙地区中小学生上学及花费情况调查报告
隔河头乡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一、基本情况介绍、
青龙满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在河北省的东北部,处于燕山长城以北。滋根的项目主要集中在隔河头乡和官场乡,隔河头乡在青龙东南部,与抚宁交界,位于长城脚下,距县城约50公里。青龙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隔河头更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该乡农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由于地处山区,土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到0.5亩,且土质较差,产量稀薄。村民依靠在房前屋后种植苹果、梨、板栗等农作物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农民居住比较分散,各自经营,管理技术不到位,产出的产品数量少,质量不高。因此,经济收入普遍较低。
隔河头乡目前有1所中学(初中),4所完全小学,16所非完全小学,其中中学生535人、小学生1005人、幼儿园285人。08年滋根基金会计划在隔河头乡资助30名小学生,每人每年300元;50名中学生,每人每年500元。
二、调查学校的基本情况
在青龙隔河头开展工作近一个月,我已经走访过的学校有9所,其中边远地区教学点有4所,完全小学3所(包括寄宿制小学1所),非完小1所,乡中学1所。下面根据我的调查就隔河头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做情况介绍
(1)非完小学校:大森店村小学
大森店小学是一所村小学,在撤点并校后的2005年只有1个教学班一年级14人,后来采取隔年招生,复式教学的方法,目前共有3个教学班,学前班16人;二年级15人;四年级14人,共计45人。
(2)乡中心完全小学:隔河头明德小学
隔河头明德小学是由台湾明德集团和县教育局联合投资兴建的,学校新建三层教学楼一座,电脑、文体设施齐全,有学生寝室,食堂,也是乡中心小学,目前有教师26名,学生323人。其中住宿学生108人。
(3)完全中学:隔河头中学
隔河头中学是该乡唯一的初级中学,共有教师51人,学生535人,其中住宿生有190人。
(4)偏远地区完全小学:界岭小学
界岭小学目前工有教师14人  学生152人分为6个年级,
(5)边远地区教学点:老沟小学.
由于历史的原因,老沟村有两所学校,也就是两个教学点,分别是**有教师1人学生8人,两所学校相距大约3公里。
三、学生上学基本花费情况
一般说来,学生在学校的花费基本上有学杂费、书本费,课外作业、练习册、学习用品、住宿费、伙食费、生活费、交通费、取暖费以及零花钱等。由于各个年级层次不同,年龄以及需求不同,所花费的情况也不同。以下就按照上面的分类做调查统计。(由于国家已经免除了所有中小学生的书本费和学杂费,故在此忽略不计)
1.    大森店小学。该学校的学生均为本村人,分布在两条狭长的山沟里。今年该校四年级学生交课外作业及练习册费共8.6元,由于处于山村,所有学生均步行上学。最远的学生离学校有5公里,每天步行上学需要30多分钟,该校四年级14名学生,家离学校4公里以上的有8人。中午有12人不能回家吃饭,学校无食堂,学生在商店购买方便面、汽水以及其他零食做午餐,平均每天花费2元,仅此一项,每年的生活费需要396元。除此之外,学生购买字典、书籍、文具之类每学期不超过80元,由于家庭条件等其它原因,学生很少买书包等大件物品,除此之外无其它花费。故该校学生人均年花费480元。
2.    隔河头明德小学是乡完全小学,周边的6个村庄三年级以上学生都集中到该校。除本村学生步行上学外,其它较近的学生骑自行车或坐车上学,比较远的则选择住宿。今年该校共交课外作业及练习册共8.3元,除此之外学校无其它收费,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中午在学校食堂吃饭,每餐2元,买零食1元,每天平均3元,一年大概生活支出594元;乘车上学的学生,每天乘车最少的2元多则6元,平均2元,交通支出每年大概需要396元;住宿学生每周回家一次,其中,每天在校生活费需要6元,买零食1元,生活费一年需要1386元,这些住宿学生每周回家一次,家庭较近的坐车需要4元,远的需要8元,有些学生下车后还要走5公里的路才能到家,此项平均支出6元,一年需要486元。其它的方面如学习文具,每年不超过100元。
表(一)                    隔河头小学学生花费统计                      元/学年
学生情况    乘车方式    花费情况    合计
        练习册    交通费    生活费    学习用具   
住宿    乘车    8.3    486    1386    100    1980.3
未住宿    骑自行车    8.3        594    100    702.3
    乘车    8.3    396    594    100    1098.3
(以上统计方式为每周5天,每月22天,每月4.5周,每年在校9个月)
3.    隔河头中学,该校是全乡唯一中学,除了董杖子的部分学生外全部集中在此,该校学生今年交练习册费共16元,由于山大路远,除了学校附近学生走路回家,未住校学生均骑自行车或者坐车上学。骑自行车大概需要1个小时,有的地方,骑自行车到公路尽头还要步行两公里才能到家,乘车上学的学生,每天最少4元,最多8元,平均5元,每年需要990元;住宿学生每周回家一次,平均每次6元,来回12元,每年需要486元;所有学生中午在校吃饭,在食堂每餐2.5元,有部分学生未在食堂就餐,原因人多,饭不好吃,买方便面及零食每餐大概3元。住宿生每天在校吃饭7.5元,零食1元,一年需要1683元;非住宿生每天3元,每年需要594元。住宿生每年交住宿费140元,另外,所有学生每年要交取暖费50元。由于年级增加,其它花费也增多,每年的学习用具需要200元。
表(二)                  隔河头中学学生花费情况统计                    元/学年
学生情况    乘车方式    花费情况    合计
        练习册    交通费    生活费    住宿费    取暖费    学习用具   
住宿    乘车    16    486    1683    140    50    200    2576
未住宿    骑自行车    16        594        50    200    860
    乘车    16    990    594        50    200    1850

4.    界岭小学,该校无住宿学生,家庭离校4公里以上学生占总人数的65%,部分学生骑自行车上学,交通不便的则靠步行,有的还需要爬山,平均每次上学需要近1个小时,学生无食堂,路途较远的带饭到校,学校无加热设备,学校今年收取9.3元课外作业及练习册费,除此之外,学生无其它任何费用,每天在校零花钱平均一元,一年大概需要198元,学习用具100元,年大概花费300元
5.    老沟小学情况基本同上,作为偏远教学点,学校人少、无食堂,除了8元的课外作业,学生基本无任何花费,部分学生有零花钱,人均0.5元/天,年大概100元,由于经济较困难,年学习用具不足50元。合计每年花费150元.
四、国家政策及学生家庭情况
  根据国家政策,所有农村中小学生均享受“两免一补”。据调查的情况,在隔河头,所有的中小学生都能享受到免除书本费、学杂费的政策,并且小学生交的课外作业及练习册费不超过10元,中学生不超过20元,两免在这里已经完全实现;“一补”,主要补助住宿学生,按照青龙的政策,补助的对象为住宿生,补助的人数为住宿生总数的30%,金额为小学一年500,中学一年750,这些补助的金额
由于国家的“撤点并校”政策,很多村校被撤掉、合并,在青龙,很多村小学3年级以上的学生都被并入完全小学,很小的孩子都要到很远的地方上学、住宿,并且给学生家庭带来了很沉重的负担。由上面的调查和表一、表二可以做出如下比较。
表(三)            “撤点并校”前后小学生花费情况比较
情况分类    学校及学生情况    花费情况    与大森店增加    与老沟增加
撤并前    大森店小学    480       
    老沟小学    150       
撤并后    明德小学    住宿    1980    312.5%    1220%
        未住宿*    1000*    108.3%    566.6%
(*未住宿的分为骑自行车的和乘车的,为便于比较,取平均值。)
从表三可以明显的看出,“撤点并校”后,学生不仅上学远了,给家庭也增加了好几倍的开支,住宿的最少增加3倍,最多的增加12倍;未住宿的增加了1到5倍,且这些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每天都要很早起床,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和危险性。
前面说过青龙地区是山区贫困县,农民家里仅有的土地生产出的粮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基本的收入要依靠副业,比如林果以及家庭养殖,在隔河头,除了大森店的黄冠梨能有较好的收入外,其它村的农民只能依靠零散的板栗、苹果等增加收入,遇到不好的年景,天气等其它原因,造成林果减产,很多家庭就没有什么收入,所以很多年轻的有劳动能力的都外出打工,由此产生诸多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在青龙,人均800元以下的属于贫困人口,而人均625元以下的家庭占贫困人口的80%.
在隔河头,很多家庭年人均收入在800元以下,按人均700元收入算,一家3口人,在明德小学住宿的学生一年的花费占总收入的比例高达94.2%,而一个中学住宿生一年的花费占家庭总收入的122.6%,也就是说一个中学生一年的消费大于他全家一年的收入,这也是很多家庭因为学生读书而贫穷的原因。
当然,以上的数据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数字,因为很多农村的孩子知道家庭的困难,在很多时候都为家里干活,省钱,他们星期天除了做饭、洗衣外,一般都要到地里帮忙干活,很多学生步行10余公里上学就是为了给家里省几块钱的车费。但是,由于到远处上学,交通、住宿等方面给学生带来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大森店小学四年级学生鲍明峰、鲍明星哥妹两个,家离学校4.5公里,父亲犯罪获刑15年,被送到监狱劳动教养,母亲离家出走,数年无音信,家里只剩下70岁的爷爷和耳聋的奶奶,家里无任何收入,70多岁的老人还在地里干活维持家庭的生存,孩子上学的书本费都由老师垫付,每天在校,兄妹两个只花1元钱,家庭困难情况可想而知。
隔河头中学初三学生蒋思佳,今年16岁,从小学开始接受滋根资助,母亲病故,家里有86岁的爷爷和70多岁的奶奶,父亲在抚宁建筑工地做小工,每月可净挣400元,由于爷爷体弱多病,年岁已高,所父亲挣的挣钱也只够买药。家里异常贫困,该生每周骑车2小时往返学校,平常在校一周只花30元,由于家庭困难,已经两年没有买新衣服,书包也是3年前上初中时买的。
…………………